

不知道為什麼,
就是覺得這次到台北一定要來逛士林夜市,
不過之前我們都是逛右邊的攤販,
還沒有到美食街裡吃過。
Gina說士林夜市的生炒花枝羹還有迷你棺材板很好吃,
我找到了生炒花枝羹,因為他很大間
不過始終沒看到迷你的棺材板。
蝦仁煎 $40
蝦仁煎的醬料掺有花生粉,
所以會有花生的香氣,
我還是比較喜歡一般粉紅色的甜味醬料。

鼎邊剉 $40
我沒吃過鼎邊剉,
所以很好奇是什麼樣的食物,
大概知道它的作法,
原以為是一片一片的,
結果竟然是一根根捲起來的粿仔條,還蠻Q的,
湯頭我不太喜歡,
屬於清湯,但胡椒粉的味道又太重,
而且還加了金針。
這家攤子在士林夜市裡算是很大一間的,
店員不停的穿梭在各桌之間,
再加上生意很好的關係,
不知道是忘了還是還沒煮好,
我們的生炒花枝羹一直沒有送上桌,
看著士林夜市裡的攤販幾多家,
吃完鼎邊剉跟蝦仁煎之後,
我們很快的決定放棄生炒花枝羹。
還看到隔壁的天婦羅↑
北部的天婦羅是這種炸起來薄薄一片,酥酥脆脆的,
在中南部,大家好像都叫它甜不辣。
某些鹽酥雞攤可以看到兩種甜不辣,
一種是傳統的,炸起來膨膨QQ的,
另一種就像照片中的,
一大片下去炸,炸起來就是扁扁酥酥的,
如果我記的沒錯,
黃小妹以前在屏東也最喜歡這種甜不辣了~
但其實不管是天婦羅或是甜不辣,
都是從同一個日文單字而來的,
一樣的語言到了不一樣的國家,
就可以解讀成不同的東西,
這是語言與文化有趣又奇妙的地方。
往前走幾步就發現了青蛙下蛋!

其實也就是粉圓冰 $30
一說到青蛙下蛋,
有的人想到的是大顆的粉圓,
有的人想到的應該會是小顆透明,中間有黑子的花粉子。
以前我所知道的青蛙下蛋也是山粉圓加糖水的飲品,
後來到屏東才發現大粉圓的青娃下蛋,
我當然是比較偏愛大粉圓的,
而且像士林夜市的這種青蛙下蛋的湯水都是紅糖熬煮的,
不管是粉圓或糖水,都煮的很黏稠,
味道特別的香甜,
我覺得是很傳統的粉圓冰的味道,很喜歡~
如果想要嘗試點新鮮的還可以加愛玉、綠豆或鮮奶等等配料。

越往美食街裡頭,
就越來越冷清,
在一個轉角我們看到了這家"賽門甜不辣"。
小碗甜不辣 $35
原以為是像我們在夜市吃關東煮那樣自己挑選要吃的東西,
結果不是,
這樣一碗大大小小、形狀不同的甜不辣、丸子跟油豆腐,
再淋上特製的醬料就是這裡的甜不辣。
醬料看起來就像7-11的關東煮醬,
形容不出味道,沒有特別的鹹或甜,
香香的,但是也不會搶了甜不辣的味道,
這滿滿一碗甜不辣,魚漿製品都還蠻Q的。
最讓我們期待的就是湯了~
我們吃完後,
老闆就問我們要不要喝湯,
當然囉,吃關東煮怎麼能不喝湯呢~
直接將湯舀進還有殘餘醬料的碗中,
看起來就很精華,
果然是很有味道又好喝的湯~
隔壁的棒球冰淇淋,
讓我們注意的不是號稱像棒球一樣大的冰淇淋,
而是他們的甜筒餅乾是自己烤的,
我們都是第一次看到人家當場烤甜筒餅乾,
就像小朋友似的直盯著老闆跟老闆娘烤餅乾的樣子。
這次來吃了很多沒吃過的小吃,
大餅包小餅也是其中之一,
而且口味很多,可以做鹹的也可以做甜的。
我一直以為可能是潤餅夾燒餅之類的東西,
原來不是,
是用潤餅包著有內餡的酥餅一起吃。
店員都很熟練的把客人指定要的口味酥餅包進潤餅皮裡,
然後用槌子將酥餅敲碎再灑上不同的調味料,
例如甜的花生口味可能就再加上花生粉跟糖粉之類的,
其中我還看到一個店員臨時找不到鎚子就用槌碎,
不知道為什麼,
當時並不覺得不衛生,
只覺得她好猛,真有力啊~
我的大餅包小餅就是長這樣囉,
軟Q的外皮加上香脆的酥餅,
還蠻有層次的口感,
酥餅的內餡是甜甜的紅豆,
不過,
因為酥餅是油炸物的關係,
所以冷掉之後吃到一半就會開始覺得有點油膩,
但整體來說我還是覺得大餅包小餅還不錯吃,
可以考慮兩個人吃一個,
或是配個不是向青蛙下蛋那樣甜膩的飲料一起吃可能會更好一些~
雖然士林夜市裡的東西在別的地方也可以吃的到,
但是我就是很喜歡搭捷運來這裡的感覺,
會讓我想到跟黃小妹來台北考試時跑來士林夜市的事,
會讓我想到跟二次會的大家帶著日本學生們一起到士林的事,
青春的回憶真讓人難以抵擋啊~